語言

選擇語言

Hong Kong
Blog
Latest news
Fred Hollows

2020同燃希望獎名單公佈

HK20-HA-Latest news banner image.png

傳遞希望 
2019-2020同燃希望獎名單公佈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經歷起起落落,疫情的衝擊更是影響著社會每一個人。但正正是在困難的時刻,我們更能夠看到人性美善的一面。就如護瞳行動創辦人霍洛教授說過︰互相幫忙是人類本有的美德。 
 
2019-2020 同燃希望獎圓滿結束。護瞳行動在細閱各參賽者的故事時,都非常欣賞現今小學生的行動力,能迅速回應社會的需要。在人人忙於抗疫的時候,留在家中的同學們卻沒有忘記社會上備受忽略的一群。無論是派發口罩,還是致電慰問獨居長者,都表現到學生對他人真誠的關懷。另外,今年亦有不少參加同學關注社會邊緣社群以及環境問題。 
 
困境令人憂慮,善良則會帶來勇氣。我們在此恭賀各位得獎同學,同時感謝所有參加者對社會的無私付出。希望同學們日後能繼續本著霍洛教授的精神,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同燃希望卓越大使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何氏三姐妹在疫情期間希望幫助弱勢社群抗疫。她們的行動計劃非常仔細。在疫情爆發初期,他們本希望透過收集數據卡,幫助基層學童留家上網學習。但在研究過後,發現已有通訊公司出手,她們於是決定發起眾籌活動,購買防疫物資送給區內有需要的市民。 最後他們一共向超過20名善長籌集了港幣21,000元,購買超過6,000個口罩和潔手液,透過明愛賽馬會赤柱青少年綜合服務分發給大眾,和向香港傷健協會和長者鄰舍中心的有需要家庭派發。 
 
Venetia、Vanessa和Valerie在遞交的表格描述中,表現出他們的決斷力、組織力和領導力,與回饋社會的善心,呼應護瞳行動協作和行動的工作理念,值得欣賞。 

 

同燃希望傑出大使 

己連拿小學 
Ateqa Jangbarwala、Harper Bradley 

Ateqa和Harper認為每個人都有獲得基本的住屋、糧食和健康醫療的權利,與護瞳行動的理念不謀而合。二人特別希望在疫情期間幫助資源匱乏的一群,他們鎖定目標,學習了解和幫助滯留香港的難民,獲得基本的生活需要。 
 
他們發起籌募活動,並聯絡了Refugee Union and Christian Action,透過他們向難民派發超過1,700個口罩以及900份文具。機構的負責人則向Ateqa和Harper介紹難民的生活情況,二人回校後則與同學分享所見所聞。 
 
護瞳行動認為Ateqa和Harper挑選了一個在本地較少人理解的群體,提升身邊人對有關議題的認知,並且身體力行 ,研究並以行動回應在港難民的需要,表達出他們對弱勢社群的善意關懷。 


 

 

同燃希望優秀大使 

大埔崇德黃建常紀念學校 楊鍵鏘  
 
鍵鏘可謂「義工小王子」。他四歲開始便跟隨父母一起做義工,服務協康會特殊需要兒童已經八年。單在過去一年,鍵鏘自發參加了11項校外義工活動,探訪不同弱勢群體,服務外也曾試過在活動中表演。他覺得義工活動有助自己珍惜當下,和他人合作中學會包容諒解,學習處事要靈活變通。例如在一服務機構的訪問中,與包括長者和哥哥姐姐合組義工隊的鍵鏘分享說︰「有一次探訪長者,其中一戶沒有人應門。我和其他義工都十分失望,正當我們打算返回中心時,大哥哥提議不如先探訪其他長者之後再回去一試; 結果這次終於有人應門了! 大哥哥教曉我們做事可靈活變通及不要輕易放棄 !」  


 

  

同燃希望行動大使 

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  呂子謙  
 
子謙有感社區許多基層市民在平日、特別是疫情期間,生活徬徨無助,有些更欠缺溫飽,遂和媽媽走上街頭服務巿民。他們在過年時向露宿者派發糕點,疫情期間則到社會福利機構幫忙包裝防疫包,然後上門探訪獨居老人、亦試過在街頭向不同露宿者、執紙皮的長者和清潔工人等派發口罩。子謙除了擁有一顆善心外,亦透過行動將幸福分發給更多人 。 

 

同燃希望大使 
  

荃灣官立小學 鍾卓琳     

在停課期間,卓琳經常和爸媽行山,看到山上沿途有很多垃圾,於是沿路撿起垃圾,放進環保袋帶下山。她雖然覺得吃力,但能減少郊野廢物,保護大自然環境,覺得很有意義。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 阮樂兒  

樂兒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義工活動,幫助同學和服務學校。她又曾任綠色和平的「走塑大使」,宣揚減少使用塑膠,以及參加香海正覺蓮社安老服務的賣旗活動等。 

荃灣官立小學 丘敏琪  

敏琪在2019年的暑假,參加了一項保護海洋的活動,到南丫島海難撿垃圾。一行人戴著手套,在烈日下工作,發現海灘舖滿垃圾,令她十分痛心。另外她又曾在學校負責照顧一、二年級的同學,認為能幫助學弟學妹感到非常開心及有意義。 

保良局莊啟程小學 鄭希桐 

希桐自小已跟媽媽參加賣旗等義工服務,長大後自己也開始參與一些探訪,同時為一間社福機構的兒童花式跳繩課堂擔任義務助教。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希桐想起聽過「沙士」期間謝婉雯醫生的故事,於是利用不用上課的日子,上門探訪沙田區的長者,送上「抗疫包」和慰問他們的近況。她又善用花式跳繩的嗜好和長處,為社會服務機構拍攝花式跳繩短片,並放在社交媒體分享給朋輩欣賞,鼓勵大家停課期間也不忘做運動增強抵抗力。 

聖公會基德小學 黎映山 

映山長期參與義工服務,經常與媽媽一起參加區內、教會或學校所舉辦的義工服務。她曾參與賣旗籌款、探訪獨居長者、為長者送上應節食品、陪伴長者外出體驗,又在疫情期間向區內長者派發防疫物資,以及關心他們的需要。映山曾獲多個機構頒發服務獎狀嘉許。  
 
 

同燃希望優異獎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 黃詠恩  

連續三年參加由浸信會愛羣區張秀芳長者鄰舍中心及香港童軍總會新界東地域合辦的的「鄉村探訪活動」,探訪區內長者。她特意學習穴位按摩和毛巾操,又親手製作草藥防蚊包送給長者們。 
 
在父母安排義工服務多年後,詠恩今年嘗試自己擔大旗,挑起宣傳大使的重任,鼓勵更多團員參加義工服務。她想到幫助社區應該從自己家庭做起,於是便邀請爸爸、媽媽、妹妹和祖母三代同堂,齊齊參與義工服務。今年計劃共有六十多位義工參加服務「老友記」,令詠恩非常滿足。 
 
詠恩曾獲2018-2019年同燃希望獎的熱心服務獎。   

秀明小學 黎愷盈    

愷盈自小學二年級起便參與義工服務,到四年級時已成為習慣。她曾參與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成為學校的愛心大使,教導低年級同學做功課; 亦多次探訪獨居長者、舉辦攤位遊戲、清潔郊野公園,和服務弱勢社群等。 
 
在疫情停課期間,愷盈更參加了網上義教活動,讓她明白原來當老師一點也不容易,既要有耐性,又要學習以簡單的方法讓「學生們」理解內容。愷盈認為參與不同的義工服務能服務別人外,自己亦同時學會了籌備活動、在服務時如何關心和包容別人,以及怎樣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等。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謝子燊、朱翰滔、吳芷穎、孫子謙、鄧言中、梁昭庸、陳潔善、陳嘉嬈、鄭梓彤、陳懿嘉  

十位同學成立Amazing Teens團隊,發起「童」行籌款計劃,關注長期或嚴重患病小朋友。他們一共畫了三十張聖誕卡送給香港兒童醫院的住院兒童,希望他們感到外界的關心。他們又在停課期間製作海報,並在六月初復課時發放給校內學生家長,鼓勵大家捐獻善款支持住院小朋友的治療。所籌得款項全數以學校名義捐給兒童癌病基金。 

香港培道小學 黃樂嵐 

樂嵐一向都喜歡當義工,因為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她曾參與賣旗,又經常與家人到社區中心服務,在節日向長者派發禮物包、在公開活動擔任義工派發物資,和參加屋苑的環保回收活動,曾獲多個機構頒發義工獎狀以表嘉許。樂嵐又參與學校「耆幼趣Book Book」長者探訪活動,每年獲配對一名獨居長者進行長期探訪。  

香港培道小學 王天妤  

天妤自小積極參與義工服務,曾參與賣旗、派發月餅及派飯給露宿者等。她又連續兩年參與校內「耆幼趣Book Book」長者探訪活動,每年獲配對一名獨居長者。天妤每個月也會探訪長者,一起做茶點、玩遊戲、唱歌、吃團年飯和拍攝家庭照等。雖然在疫情期間天妤無法家訪,她他也會拍攝短片慰問,和送上抗疫物資,希望長者在疫情期間仍然感受到溫暖和關懷。